原標題:開幕三月,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受熱捧
(資料圖)
新華社香港10月3日電
新華社記者 黃茜恬 林寧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自7月3日正式向公眾開放以來,掀起一輪輪觀展熱潮,已錄得超過42萬人次入場。參觀者紛紛表示,展出文物數(shù)量多、等級高,名作云集,科技互動裝置讓文物“表達方式”更豐富,館方精心策展,豐富有趣的活動讓參觀體驗感不斷提升。
名作云集 滿足市民了解中華文化的需求
“以往每次故宮博物院有文物到香港展覽,館內都是人山人海,足見故宮文物對香港市民的吸引力。如今,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擁有豐富的中華文化、藝術和歷史資源,能夠更好滿足市民一睹祖國文化瑰寶的渴望?!毕愀酃蕦m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表示。
他說,無論是參觀人數(shù)之多,還是游客停留時間之長,都體現(xiàn)出香港市民對于故宮文化的關注?!皳?jù)我們觀察,多數(shù)市民會在館內觀賞4到5個小時,有些觀眾甚至在這里待一天,大家的熱情讓我們備受鼓舞?!?/p>
“我們的開幕展非常精彩、借展文物價值非常高,為香港市民呈現(xiàn)了一場文化盛宴,這里也成為市民了解祖國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窗口?!毕愀酃蕦m文化博物館副館長王伊悠說。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開幕展展出從故宮博物院藏品中精選出來的逾900件藏品。繪畫、青銅器、織繡、古代建筑……展出的藏品橫跨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史,涵蓋故宮博物院藏品的各個門類,其中一級文物多達166件。
“從新石器時期的陶器精品,到唐宋時期的書畫經(jīng)典名作,珍貴的故宮藏品總能讓我感受到中華文明的鮮活與厚重。”第三次來參觀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香港市民嚴小姐說,她只要有空就會買票來參觀,“萬分珍惜能在家門口一窺眾多珍品的寶貴機會”。
“正所謂‘器以載道’,在參觀過程中,我們和孩子都潛移默化地學習了很多文物背后蘊含的道理?!毕愀凼忻褡韵壬嬖V記者,每次帶孩子參觀完回家后,那些“藏在深宮人未識”的珍貴文物都會成為家里茶余飯后的討論話題。
引入科技裝置 豐富文物“表達方式”
“要想讓普通觀眾特別是年輕人了解歷史和文化,就需要用生動的、喜聞樂見的形式來加以表達?!眳侵救A說,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展廳內引入了不少創(chuàng)意與科技,讓訪客能以視覺、聽覺、觸覺與展品進行互動,在體驗現(xiàn)代美學的同時,能夠更好地欣賞和了解文物。
在第二展廳內,一組利用2D和3D動畫、計算機特效等制成的《夢境》互動裝置格外受歡迎。觀眾們躺在仿照清朝家具制作的環(huán)形沙發(fā)上,仰視投射到天花板上的五米寬圓形影像。影像內容以乾隆皇帝為紀念亡妻而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為主,配上聲效襯托,體驗者如同身臨其境。
“科技的應用,讓我們與文物更加貼近,讓人很是喜歡?!毕愀凼忻褛w小姐說。
在“凝土為器:故宮博物院珍藏陶瓷”展廳,15歲的孫奇正在一臺互動裝置上給自己設計的電子版陶瓷作品上色。她說,在這里,歷史和文化知識不再枯燥,反而變得生動有趣。比如在制作電子版陶瓷作品過程中,她就學習了陶瓷制作的工序。
“我們也期待科技進步能不斷拓展公眾感知文化的渠道,賦予古老文明新的生命力,吸引更多人尤其是青年群體走進博物館、走近文物,體會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蓖跻劣普f。
館方精心策展 舉辦多樣活動
“自開館以來,我們通過舉辦一系列教育活動,讓觀眾尤其是青少年不僅能觀賞難得一見的故宮文物藏品,還有機會聆聽著名文物專家的講座。”吳志華說。
香港圣若瑟英文中學學生何樂言在參加了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舉辦的“觸得到的文物”工作坊后說,通過近距離觀賞和觸摸陶瓷文物,他了解到各時期的陶瓷器物與其所處歷史環(huán)境緊密聯(lián)系,展現(xiàn)出不同的時代特色。
“沒有看夠,我要將這些知識與家人朋友分享,和他們一起感受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何樂言說。
圣若瑟英文中學校長潘永強說,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讓香港學生和年輕一代多了一個認識祖國歷史的渠道,這對香港教育界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契機。他也欣然看到同學們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學生們帶著好奇心來參觀,帶著收獲離開,不虛此行”。
“很多學生是從教科書里接觸歷史知識,如果讓他們有機會到博物館來看實物,我相信他們對于中華文化的認知會比純粹在課堂上學習來得更加深刻?!毕愀酃蕦m文化博物館助理研究員程明璋說。
目前,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正在籌劃“學生文化大使”項目,計劃培養(yǎng)香港青年學生擔任導賞員。
“未來我們將持續(xù)與教育界合作,合作對象不僅限于中學,還將拓展至小學和幼兒園。增強年輕人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對國家悠久歷史的認識,堅定年輕人的文化自信,是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接下來的重要工作之一?!眳侵救A說。
標簽: 文化博物館 故宮博物院 傳統(tǒng)文化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現(xiàn)代青年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開幕三月,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受熱捧新華社香港10月3日電新華社記者黃茜恬林寧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自7月3日正式向公眾開放以來,掀起一
2022-10-04 15:29
原標題:科普:現(xiàn)代人與已滅絕古人類有何差異——解讀202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新華社北京10月3日電(記者張瑩)人類起源和進化一直是古生物
2022-10-04 15:37
原標題:200余臺好戲大戲裝點節(jié)日舞臺北京日報訊(記者李俐)今年國慶假期和重陽佳節(jié)交集,首都文藝舞臺以“大戲看北京”為主線,抒愛國情懷、
2022-10-04 15:37
原標題:今又重陽,這些小知識請查收→重陽節(jié)是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人們在這一天歡聚慶賀,祈福家中老人健康長壽。重陽節(jié)為什么又叫“老人節(jié)”?它
2022-10-04 15:41
原標題:《萬里歸途》領跑國慶檔(引題)?主旋律影片備受觀眾青睞(主題)北京晚報記者袁云兒今年國慶檔上映的四部主旋律新片從微觀著眼,講
2022-10-03 19:47
原標題:“坊間對話”第12期黃盈、李寶群等人參與探討(引題)?經(jīng)典小說改編話劇尊重原著還是大膽創(chuàng)新?(主題)文 北京青年報記者郭佳?文藝
2022-10-03 15:32
原標題:出道十周年之際推出紀念專輯(引題)?袁婭維:音樂讓我過得很鮮活(主題)文 北京青年報記者?壽鵬寰在出道十周年之際,曾在《中國好
2022-10-03 15:41
原標題:古代經(jīng)典的“超文本”閱讀法為了更好地傳承與弘揚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現(xiàn)如今越來越多的大學開設古代經(jīng)典導讀課程,中小學也將更多的經(jīng)
2022-10-03 15:41
原標題:宋四六的書寫思維與書寫方式宋四六,即宋代的四六應用文。從現(xiàn)存宋人文集不難看出,其創(chuàng)作量是驚人的。2006年編成出版的《全宋文》中
2022-10-03 15:26
原標題:《兄妹譯詩》《我的舅舅楊憲益》再版發(fā)布現(xiàn)場記(引題)?將人間當做喜劇來書寫(主題)文 北京青年報記者王勉中譯出版社新近再版了《
2022-10-03 15:24
原標題:為新中國第一代鋼鐵人立傳(主題)寧海強導演用戰(zhàn)爭片的質感拍《鋼鐵意志》(副題)北京晚報記者王金躍?自從1994年執(zhí)導了首部電影《
2022-10-03 08:30
原標題:結緣三峽考古三十年李大地的“轉變”與“見證”中新網(wǎng)重慶10月2日電?記者鐘旖今年國慶前,由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創(chuàng)新打造的“三館一
2022-10-02 19:44
原標題:“大腕兒”到西城演出紅色經(jīng)典北京晚報訊(記者李俐)10月1日,一場名家薈萃的紅色經(jīng)典戲曲唱段演唱會在西城區(qū)文化館繽紛小劇場上演并
2022-10-02 17:46
原標題:姜昆出新書為曲藝大家站臺文 北京青年報記者張恩杰相聲表演藝術家姜昆繼去年5月發(fā)布新書《姜昆自述》之后,今年9月底又推出新作《為曲
2022-10-02 15:30
原標題:破譯古人類的“多彩生活”人民日報記者楊雪梅“我們完全可以把它想象為4萬年前東亞現(xiàn)代人的一次周末露營。”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
2022-10-02 15:35
原標題:酒罐“商標”揭秘800多年前“南海Ⅰ號”來過廣州【業(yè)界新視角】??800多年前的南宋時期,一艘中國式帆船正準備從廣東海域出發(fā)去做一
2022-10-02 15:45
原標題:《北京城市總體規(guī)劃(2016年-2035年)》成果展成了網(wǎng)紅打卡地(引題)?走進規(guī)劃展館感受北京變化(主題)北京晚報記者宗媛媛從數(shù)據(jù)照
2022-10-02 15:25
原標題:河南衛(wèi)視“中國節(jié)日”系列節(jié)目(引題)?《重陽奇妙游》帶您登高賞秋(主題)今晚報訊(記者高爽)由河南衛(wèi)視制作的“中國節(jié)日”系列
2022-10-02 15:25
原標題:周政杰盧洋洋演繹“90后”青春十年(引題)?探班天影廠新片《青春幾回合》(主題)今晚報訊(記者丁曉晨)由天影廠出品的青春勵志電
2022-10-02 07:43
原標題:三部影片密鑰延期助力國慶檔今晚報訊(記者丁曉晨)日前,電影《獨行月球》官宣密鑰延期至10月29日;《新神榜:楊戩》宣布第二次密鑰
2022-10-02 07:38
原標題:《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chǎn)保護條例》今起實施公眾參與成為聚焦點(引題)?百姓參與中軸線保護呈現(xiàn)多種形式(主題)文 北京青年報記者崔毅
2022-10-02 07:28
原標題:工人的畫(第1730期)平凡榜浙江高曉建亮點北京蘇凝移動“靶”陜西李天躍人民公仆內蒙古李建軍并非游戲陜西姬大利到處都是五指山黑
2022-10-01 15:48
原標題:園博館展出“物上山水”北京日報訊(記者任珊)由中國園林博物館、沈陽故宮博物院聯(lián)合主辦的“物上山水”展,近日在中國園林博物館二
2022-10-01 15:39
原標題:三峽文物保護工程已實施考古發(fā)掘項目994項中新網(wǎng)重慶9月29日電(記者鐘旖)重慶考古成果新聞發(fā)布會29日在當?shù)卣匍_。重慶中國三峽博物
2022-10-01 06:34
原標題:紀錄片《鶴舞長江》致敬“中國創(chuàng)造”建設者工人日報-中工網(wǎng)記者趙亮9月22日,白鶴灘水電站傳來喜訊——8號機組順利通過并網(wǎng)調試72小時
2022-10-01 0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