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四川網友鄉(xiāng)間徒步偶遇精致“龍頭石橋”(主題)
(資料圖片)
當地回應:系建于清代的交通要道(副題)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袁偉網
“10余米長,有4個橋墩,每個橋墩的左右兩側均立有石刻造型,其中兩處為龍頭……”近日,四川自貢網友陳先生在當地鄉(xiāng)野徒步時發(fā)現一座古老石橋,看起來年代已久但造型精致,橋上立有多尊石刻神獸。石橋一側立有石碑表明,“這座橋名為銅鑼河橋,是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
僻靜鄉(xiāng)野間,為何會有這么一座古老精致的石橋,它何時興建又因何而建?為此,陳先生在網上求助,希望更深入地了解和認識。
對此,四川富順縣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局長、作家高仁斌向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介紹,銅鑼河橋修建于清代中期,2019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從其建造時間和所處地理位置分析,它應該是連接大路的節(jié)點,是富順下東路區(qū)域的一條重要交通通道??傮w來說,銅鑼河橋歷史悠久、石刻生動,保存較完整,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
網友徒步
鄉(xiāng)村偶遇古老“龍頭石橋” 橋側立有龍頭等石刻神獸
陳先生是四川自貢人,一名摩托車愛好者,閑暇時間愛駕車到當地的鄉(xiāng)鎮(zhèn)村落,然后徒步游玩。近日,他來到自貢市富順縣龍萬鄉(xiāng),計劃沿著曾經的“馬童路”徒步一段路程,感受沿途的鄉(xiāng)野景色。
陳先生告訴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他所了解的“馬童路”,是一條曾經從富順經童寺,通往瀘州方向的道路,如今早已廢棄,只可供當地村民日常通行(步行)。
步行至龍萬鄉(xiāng)華利村的時候,陳先生在當地村民的指引下,來到銅鑼河橋參觀。這是一座古老的石橋,10余米長,有4個橋墩,每個橋墩的左右兩側均立有石刻造型,其中兩處為龍頭,其余因受損,無法辨別。
“看起來很精致,很漂亮。”陳先生稱,他曾經聽說過“龍頭橋”,在有些旅游景點也看到過,好像都是利用橋墩雕刻,高度基本與橋墩相同。然而,這座橋與眾不同,兩側的石刻雕像猶如護欄的柱頭一般,一側石刻高出橋面六七十厘米,另一側高出二三十厘米,顯得很特別且有氣勢。
石橋的一頭立有石碑,上面刻字表明“這座橋名為銅鑼河橋,是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陳先生說,這么一座精致的石橋,何時建造?又為何修建于僻靜鄉(xiāng)野?出于好奇,他特別拍了照片傳給一位網絡達人,希望與網友分享,能更深入了解古橋。
記者探訪
橋面由巨石鋪成
雕刻龍頭、龍尾、象頭、象尾
根據陳先生提供的位置,9月16日,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來到龍萬鄉(xiāng)華利村12組,現場探訪銅鑼河橋。記者在現場看到,如今的銅鑼河橋是連接華利村和月亮村的步行通道,供附近村民日常通行使用。
村民聶大爺介紹,在他的爺爺輩,這座橋就有了,因為架在銅鑼河上,所以就叫銅鑼河橋。這座橋是古時候富順到瀘州的主要道路,據說是當時的一位鹽商出資修建,因此也是鹽運古道。
聶大爺還告訴記者,大概是上世紀五十年代,此處漲水,銅鑼河橋被淹沒在水中一年多,后來才重新回到人們視線。不過,因為漲水,橋上的石刻受到了一定損壞。
記者從富順縣文管所了解到,銅鑼河橋建于清代中期,地處華利村、月亮村交界處,橫跨銅鑼河,石質建造,為5方孔4墩平橋。橋面由10塊長方形巨石鋪成,橋長13.5米、寬1.9米、高2.9米,孔跨2.1米。橋墩平面呈梯形,東北面4墩上立巨石,雕刻龍頭、象頭各兩尊,西南兩墩石上雕刻龍、象尾部。中間的兩尊龍頭昂首挺立,形態(tài)威嚴,龍口一張一合,對應的龍尾向上翻卷。兩邊的象頭雕刻細膩,姿態(tài)祥和。
從現狀來看,銅鑼河橋橋身、橋墩、橋面保存較完整,石刻龍頭一側局部風化剝落,龍尾梢處有殘缺風化,象鼻人為損壞、短缺,象足部分缺損,象尾部較好。
權威解讀
古橋附近曾是交通要道 石刻生動有較高價值
對于這座古橋,自貢市富順縣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局長高仁斌向記者介紹,2019年,修建于清代中期的銅鑼河橋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雖然歷史記載的直接信息十分有限,但從其建造時間和所處地理位置分析,銅鑼河是富順縣東的一條小溪流,在銅鑼河上修建長13.5米、寬1.9米的一座橋梁,無疑是出于通行的功能性考慮。
高仁斌說,銅鑼河橋涉及華利村和月亮村,以前是連接龍硐和萬坳兩個鄉(xiāng)的通道,也是富順下東路區(qū)域的一條重要交通通道。在馬童路(富順縣東湖鎮(zhèn)馬耳橋到富順縣童寺鎮(zhèn))修建之前,這座橋應該是連接大路的節(jié)點。也正因為如此,才有必要將橋梁建造得如此牢固和精美。
對于鹽運古道的民間說法,高仁斌分析認為,歷史上的富順交通主要是靠沱江水路,井鹽出川也主要是通過水路。像這種陸路的功能應該是綜合性的,即便為鹽道,也不會是主要通道。
總體來說,銅鑼河橋歷史悠久、石刻生動,保存較完整,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四川網友鄉(xiāng)間徒步偶遇精致“龍頭石橋”(主題)當地回應:系建于清代的交通要道(副題)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袁偉網“10余米長,有4
2022-09-19 16:27
原標題:西大墻段發(fā)現萬歷元年石碑(引題)箭扣長城修建時間又提前了11年(主題)北京日報訊(記者于麗爽)箭扣長城修繕四期工程即西大墻段去
2022-09-19 15:38
原標題:話劇《驚夢》本周來穗連演4場文 羊城晚報記者艾修煜9月22日至25日,話劇《驚夢》將在廣州大劇院連演四場?!扼@夢》是毓鉞與陳佩斯繼20
2022-09-19 15:26
原標題:山西碧村遺址發(fā)現距今約4000年的防御體系記者:王學濤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發(fā)布最新考古成果稱,發(fā)現山西碧村遺址外城門具有明顯防御性質
2022-09-19 15:25
原標題:聚焦史前文明化進程與夏商文化研究“考古中國”發(fā)布4項重要考古成果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蘇墨9月16日,國家文物局在京召開第三季度例行
2022-09-19 15:32
原標題:第八屆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jié)開幕9月17日,第八屆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jié)在西安開幕,原創(chuàng)音樂劇《絲路之聲》作為開幕演出在西安浐灞保利劇院
2022-09-19 09:42
原標題:“考古中國”重大項目發(fā)布新成果人民日報記者王玨核心閱讀9月16日,國家文物局舉行“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介紹了內蒙古
2022-09-19 09:36
原標題:北京時裝周:“繡服錦緣”靚童裝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許之豐2022年9月17日,北京時裝周,由《中國服飾》雜志與品牌設計師蔣碩攜手聯合
2022-09-19 09:48
原標題:北京時裝周冬奧元素“潮向未來”北京日報訊(記者馬婧)日前,一場以“致敬冬奧”為主題的大秀,在2022北京時裝周的舞臺上閃亮登場,
2022-09-19 09:31
原標題:西山永定河文化具象表達展現首都文脈(引題)京味兒時裝秀閃耀王府井(主題)北京日報訊(記者孫杰)昨天下午,動感的音樂響徹熙熙攘
2022-09-19 09:48
原標題:【黃河安瀾】走進鄭州黃河文化公園領略“三黃”文化俯瞰炎黃廣場。人民網程明輝攝俯瞰炎黃廣場。人民網程明輝攝人民網鄭州9月17日電?
2022-09-19 05:38
原標題:【大美中國】黃河東流處一路歡歌聲光明日報記者楊玨【大美中國】在這里,你可以看到西侯度燃燒最早的火種。在這里,你可以聆聽垣曲古
2022-09-18 16:28
原標題:北京時裝周:國潮美妝秀9月16日晚,北京時裝周,一場大秀的造型由知名美妝藝術師毛戈平擔綱設計,精選歷年“四季氣蘊東方”系列的彩妝
2022-09-18 15:35
原標題:【黃河安瀾】古今輝映河南洛陽文旅融合展新彩人民網洛陽9月16日電(程明輝)從伊河畔的龍門山色,到人頭攢動、香味四溢的老城十字街夜
2022-09-18 15:32
原標題:四項考古發(fā)現聚焦黃河中游早期城市模樣光明日報北京9月17日電(記者李韻、王笑妃)近日,國家文物局在京舉行“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
2022-09-18 15:48
原標題:《秋英呈艷圖》鄒一桂[清]臺北“故宮博物院”藏鄒一桂(1688~1772)清代畫家,字原褒,號小山,現江蘇省無錫人。鄒一桂能詩善畫,尤擅
2022-09-18 07:44
【守靜觀海】原標題:每個人的人生大事張軍霞前幾天,我陪女兒看了《人生大事》這部電影,觀影過程中,我被幾個頗為溫情的細節(jié)打動,忍不住一
2022-09-18 06:48
原標題:新米粥的香氣劉恒菊金秋時節(jié),水稻即將成熟。父親一天要去田里幾趟,查看我家各塊稻田,想弄清哪塊稻田可以最先開鐮。母親也總是催促
2022-09-18 06:39
原標題:脊背上的溫暖常英華奶媽站在院落門口的酸梨樹下張望,順著她的目光,能看見遠方她牽念的我正在回家的路上。初來奶媽家,我剛滿月,她
2022-09-18 06:26
原標題:云的故鄉(xiāng)木汀云的來來去去,不為漂泊只為回家到了蓮花觀景臺會選擇不約而同地長成一棵盎然的樹用眼睛聽天與地對話用耳朵感受云與風的
2022-09-18 06:27
原標題:涼風萬里敕勒川周孫卉敕勒川的風,颯颯的,帶著哈素海的潮潤,帶著綠草的清鮮,浩浩蕩蕩直撲入懷,滿身的煩熱瞬間消解,精神頓時一爽
2022-09-18 06:25
【藝評】原標題:國產動畫征途尚遠沙洲今年的暑期檔中,國產動畫電影《新神榜:楊戩》與好萊塢知名IP電影《小黃人大眼萌:神偷奶爸前傳》同天
2022-09-18 05:41
原標題:短短兩個月,多部破圈劇集,共同開啟“IP全視角營銷”新模式(引題)劇集“繼續(xù)營業(yè)”的天花板正在被打破(主題)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2022-09-18 05:24
原標題:與“未來”對話9月15日,北京,觀眾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內參觀“未來派的宇宙”展覽。據了解,該展覽為2022年中國意大利文化和旅游年
2022-09-18 05:38
原標題:深圳職工詩歌大賽啟動中工網訊(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劉友婷實習生朱小燕)近日,由深圳市總工會主辦、深圳市工人文化宮承辦的“致敬勞
2022-09-18 0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