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獨“鋦”匠心? 非遺技藝讓殘瓷重生
人民網記者 王帆
(資料圖片)
“鋦盆兒、鋦碗兒、鋦大缸……”,年長的人或許還記得,早年間,在悠長的小巷里,手藝人挑著箱式小柜的擔子吆喝著,誰家要是有打破的碗碟,都會拿來找他們修補好。鋦瓷技藝積淀著歲月的滄桑,透著古樸的韻味,成為那個年代特有的風景。
隨著時代的快速發(fā)展,這項技藝已漸失傳。而如今,鋦瓷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又重新回到了大眾的視野。在山西太原就有一位默默傳承著這門古老手藝的能工巧匠——太原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鋦瓷代表性傳承人郭智軍。他埋頭于自己的一方天地,使破碎的瓷器重生并煥發(fā)新的光彩。
郭智軍的鋦瓷作品
世間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瓷器又何嘗不是如此呢?過去人們出于節(jié)約,有著碎瓷再生的需求,于是鋦瓷這門古老的修復技藝便隨著瓷器的興起而產生了。早在一千多年前的《清明上河圖》里,就可以看到街邊鋦瓷的場景。
在郭智軍的工作室內,各類鋦釘、錘子、鉗子、刻刀等鋦瓷工具整齊擺放在工作臺上,各式設計圖紙擺滿了案頭。戴著老花鏡的郭智軍正坐在工作臺前修復一件破碎的瓷器。
伴隨著敲敲打打的聲音,郭智軍的修復動作非常嫻熟,經過捧瓷、對縫、細繩綁定、絞銅做釘、定點鉆孔、鋦釘、拋光等十余道工序,破碎的瓷器重獲新生。
“一件瓷器拿到手里觀察它破碎的紋路,制作的材質,真正操作起來要分數十步,看似簡單的鉆孔卻十分考驗技藝。多一毫米打穿,少一毫米掉釘,分毫不差是經過日日夜夜的練習才能掌握的本領,每一步都要環(huán)環(huán)相扣,一氣呵成?!惫擒娊榻B。
“鋦瓷重在鋦釘,它代表了我們中國傳統(tǒng)手藝,把握好剪釘、形狀、打孔角度、上釘力度,會讓器物充滿美感?!惫擒娬J為,鋦瓷匠人不僅要考慮器物的實用功能,更要學會“鋦藝”。
郭智軍原本在茶行業(yè)工作,當茶具破碎后,自己無計可施,留之無用,棄之可惜?!拔揖拖胫@些茶具如果能修復就好了,便開始尋找這方面的手藝人?!?013年,一次偶然的機會,郭智軍認識了鋦瓷匠人王振海,便前往外地拜師學習鋦藝。
手藝學成,郭智軍回到太原專心鉆研鋦瓷技藝,漸漸地,一件件器物在他手里被修復,重新派上用場。經朋友們口口相傳,找郭智軍鋦瓷的越來越多。
眼見的是破碎,成就的卻是圓滿。10年間,像這樣經歷蛻變和重生的殘碎器物,郭智軍共鋦過3000余件。鋦過的器物自有一種獨特魅力,不可復制。郭智軍坦言,鋦瓷不僅是修復破碎的器物,更多的是修補一份情感,“不單是心疼一個碗,更多的是忘不了用過這個碗的人,很多時候瓷器上承載的感情早已超過了物件兒本身。”
鋦瓷技藝傳承不易,有所出新更為不易。守藝重要,傳藝更重要。隨著時代變遷,從事鋦瓷手藝的匠人少之又少。自2019年開始,郭智軍定期開設鋦瓷培訓班。到目前,已有50名學徒。此外,他還積極參加各類公益活動,向人們展示鋦瓷作品,介紹鋦瓷的歷史、技藝等。
郭智軍教授學徒鋦瓷技藝
談話間,郭智軍用濕潤的棉布,小心翼翼地擦拭著剛剛鋦好的瓷器。在偌大的商業(yè)區(qū),郭智軍的工作室也如那一顆鋦釘,染著清香,余韻不絕。
標簽:
上一篇:“冰箱”詞義里的時代變化 天天新消息
下一篇:工人版畫作品走進校園文化節(jié)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工人版畫作品走進校園文化節(jié)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鄒明強通訊員婁嘉明趙志忠3月25日,三峽大學第九屆桃花文化節(jié)隆重開幕,來自中國一冶
2023-03-26 14:40
原標題:獨“鋦”匠心?非遺技藝讓殘瓷重生人民網記者王帆“鋦盆兒、鋦碗兒、鋦大缸……”,年長的人或許還記得,早年間,在悠長的小巷里,手
2023-03-26 14:35
原標題:“冰箱”詞義里的時代變化楊絳先生1984年創(chuàng)作的一篇回憶性散文《老王》,入選了中學語文課本。其中一段文字這樣寫道:“有一年夏天,
2023-03-26 13:53
原標題:一招破解文字密碼!《說文解字》怎么做到的?你知道每個漢字的字形都有特定含義,可以被逐一拆解嗎?作為世界上唯一沿用至今的表意文
2023-03-26 13:33
原標題:喬峰扛著音箱玩《鬼泣》了!(主題)鑒定對象:《Hi-FiRush》?上線平臺:PC、X-BOX(副題)文 劉克洪在Metacritic官網上202
2023-03-26 13:32
原標題:楚雄千年彝繡亮相上海時裝周文匯報訊(記者沈竹士)作為2023秋冬上海時裝周的一部分,“夢回千年牽手時尚——楚雄彝繡上海發(fā)布”活動
2023-03-26 13:52
原標題:天真只為書卷香(主題)——在《讀者》插圖中感受藝術之美(副題)光明日報記者田呢【藝境觀象】1981年,《讀者》在甘肅蘭州黃河之濱
2023-03-26 11:43
原標題:洛陽推出實景劇本殺涉及多家博物館(引題)?游客花1688元可夜宿古墓博物館?(主題)文 北京青年報記者屈暢實習生侯翔宇3月24日,河
2023-03-26 11:35
原標題:溫故而知今(主題)《畢竟東流去——清史筆記》序(副題)李國文小平寫舊體詩,很見功夫。這次讀他的歷史隨筆,感到他另一支筆的力量
2023-03-26 10:49
原標題:網紅書店不少報刊一份難求(引題)在三亞想買份報刊,咋就這么難?(主題)中工網訊(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賴書聞)來三亞旅游的宋先
2023-03-26 10:38
原標題:角逐2022全國考古十大新發(fā)現它們是“種子選手”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喬雪陽中華文明有8000多年起源史、5000多年形成史。正是一次次的
2023-03-26 10:52
原標題:河南洛陽出土兩套北朝圍屏石床光明日報記者王勝昔光明日報通訊員智慧貼金涂朱、雕刻精美、神獸護門、儀仗出行……3月23日,在河南省洛
2023-03-26 10:45
原標題:山西文旅數字體驗館煥新升級光明日報記者李建斌坐地行萬里,“一眼”五千年。3月21日,山西文旅數字體驗館全面煥新升級,以全新的數字
2023-03-26 10:37
【藝評】原標題:是花就會盛開,是樹就會逢春蘇墨張頌文火了。憑借《狂飆》中的精湛演技,這位46歲的中年男演員,終于站到了C位。不僅是張頌文
2023-03-26 05:42
原標題:非遺傳承奏響鄉(xiāng)村振興新樂章尚仕權正在自家的小院里吹奏嗩吶。日前,在嗩吶之鄉(xiāng)——重慶金橋鎮(zhèn)綠水村的農家小院里,48歲的非遺傳承人
2023-03-26 05:52
原標題:田野調查顯示,云南有很多少數民族樂器還未被人熟知便已瀕臨失傳——(引題)為少數民族樂器留下記憶(主題)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趙
2023-03-26 05:37
【新書榜單】原標題:解讀好的教育闡釋吃的哲學《媽!這是我的人生》 王食欲 永愛著 人民郵電出版社什么是好的教育?這是個很難給出標準答案
2023-03-26 05:39
原標題:第六屆中國“網絡文學+”大會開幕中工網訊(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蘇墨)3月24日,第六屆中國“網絡文學+”大會開幕式暨高峰論壇在北京
2023-03-26 05:41
【作品廣議】原標題:珍惜凝視的機會肖承森凝視 趙曙合漫畫源于生活,和很多藝術門類一樣,漫畫通過關注生活,發(fā)現生活很精彩,也很無奈。讓
2023-03-25 07:47
原標題:中青年作家的作品如何“走出去”?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張杰莫言的多部小說被翻譯到國外,為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23-03-25 05:43
原標題:歐陽江河出新詩集“創(chuàng)造”跟得上他思維飛翔的讀者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張杰磅礴的當代漢語,精微的知識考據,用來形容歐陽江河的最
2023-03-25 05:36
原標題:工人的畫(第1740期)都是駐村干部 陜西 李天躍如今我們這行叫“討” 吉林 孫德民為兒再移山 黑龍江 郝延鵬抄答案 山東 于昌
2023-03-25 05:42
原標題:《故鄉(xiāng),年少故事》:日本作家寫給孩子的書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張杰實習生劉珈汐說起經典兒童文學,你會想到哪些書?《長襪子皮皮
2023-03-24 15:40
原標題:亞洲最大中科院古脊椎所館藏46萬余件化石和人類遺存標本中新網北京3月24日電(記者孫自法)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2023-03-24 15:34
原標題:當ChatGPT也能創(chuàng)作文學作品(引題)戴濰娜:人更需要生命感知的純度和濃度(主題)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張杰第六屆成都國際詩歌周3
2023-03-24 1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