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賀蘭山中發(fā)現(xiàn)最早的西夏瓷窯址:反映了兩宋與西夏交融的歷史
(相關資料圖)
澎湃新聞記者 高宇婷
寧夏賀蘭山內一項重大考古項目的發(fā)掘,使得西夏王朝的歷史又向我們走近了一步。日前,國家文物局在京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通報了寧夏賀蘭山蘇峪口瓷窯遺址等5項重要考古成果。
蘇峪口瓷窯遺址是目前發(fā)現(xiàn)最早的西夏瓷窯址,專家定義這次重大考古發(fā)掘,揭示了一個全新的窯業(yè)類型,首次在浙江上林湖以外地區(qū)發(fā)現(xiàn)大規(guī)模用釉封匣缽口的裝燒技術,首次在西北地區(qū)發(fā)現(xiàn)在瓷胎、瓷釉和匣缽中大量使用石英的制瓷技術,填補了西北地區(qū)精細白瓷燒造的空白,復雜的窯業(yè)面貌也反映了兩宋與西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
2017年,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開展賀蘭山東麓古代文化遺存考古調查時,根據古代文化遺存文獻資料等相應記載,開始由北向南梳理賀蘭山各溝口的文化遺存。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館員柴平平告訴澎湃新聞,這是一次更為全面系統(tǒng)的考古調查,做的更加細致一些,過程中也有了一些新發(fā)現(xiàn)。
考古調查開始后約一個月的時間,研究所的考古工作人員在位于賀蘭山蘇峪口森林公園內約十公里處,發(fā)現(xiàn)了一處瓷窯遺址,“當?shù)乩习傩找仓肋@里,我們看后發(fā)現(xiàn)窯爐、廢品堆積等,判斷是一處窯址,但真正確定是西夏時期的窯址,還是2021年正式挖掘之后。”柴平平回憶,而這一發(fā)現(xiàn)也令考古隊員們十分驚喜。
資料顯示,蘇峪口瓷窯址占地面積約4萬平方米,有窯爐13處。2021—2022年10月,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聯(lián)合復旦大學圍繞Y1與Y2 進行了正式發(fā)掘,發(fā)掘面積1000平方米,揭露了包括兩座窯爐在內的完整作坊遺跡,出土了大量全新的精細白瓷產品和各類窯具,并在窯場周圍發(fā)現(xiàn)了開采瓷土、煤、石英、石灰等制瓷原料與燃料的礦坑。
如上圖所示Y1與Y2為馬蹄形半倒焰饅頭窯,用條石壘砌,由火膛、窯室、煙囪和兩側護窯墻等組成,殘高3米。作坊遺跡兩窯爐共用,以煤為主要燃料,有儲泥池、轆轤坑、釉料缸、存貯間等。窯具以直筒型瓷質匣缽為主。均用匣缽正燒,匣缽之間用釉封口。瓷器產品主要為精細白瓷,以碗、盤、盞、碟等日用器為主,另有花口瓶、執(zhí)壺等大型器物及白瓷板瓦等建筑材料。
“出土的白瓷胎白細膩,釉色溫潤、白中微泛青,玻璃質感和透光性超強。燒制時添加了大量的石英?!碧K峪口瓷窯址考古發(fā)掘項目負責人朱存世介紹,一些考古證據顯示,西夏陵中挖掘出土的精細白瓷板瓦,或許就是在蘇峪口瓷窯燒制而成。
另外,根據出土器物判斷,Y1與Y2為西夏時期,始燒于北宋中期(西夏早期偏晚),西夏滅亡后廢棄。遺址內發(fā)現(xiàn)了多件“官”字款匣缽,可推斷為西夏宮廷用瓷的燒造地,具有西夏“官窯”的性質。
這處目前發(fā)現(xiàn)最早的西夏瓷窯址——蘇峪口瓷窯遺址究竟有何特別之處呢?
朱存世介紹,這是一個新的窯業(yè)類型——賀蘭窯,主要生產胎白釉潤、透光性超強的精細白瓷。工藝采擷兩宋南、北各窯之菁華,原料和燃料等均采自窯址區(qū)。產品質量上乘,以造型和釉色取勝。這處古代制瓷作坊保存好、結構完整,同時也是首次發(fā)現(xiàn)在浙江上林湖以外地區(qū)大規(guī)模用釉封匣缽口的裝燒技術,首次發(fā)現(xiàn)在制瓷中大量使用石英的技術,這在我國的窯業(yè)技術上獨樹一幟。
復雜的窯業(yè)面貌反映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發(fā)展進程。作為西夏瓷窯場,在北方傳統(tǒng)窯業(yè)技術的基礎上,大量吸收南方景德鎮(zhèn)湖田窯等先進的窯業(yè)技術,創(chuàng)造了別具一格的窯業(yè)類型,反映出兩宋時期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史實。
澎湃新聞了解到,今年夏天,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還將進一步挖掘這處瓷窯遺址,西夏歷史迷霧也有望在一次次考古發(fā)掘中逐漸廓清。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xiàn)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賀蘭山中發(fā)現(xiàn)最早的西夏瓷窯址:反映了兩宋與西夏交融的歷史澎湃新聞記者高宇婷寧夏賀蘭山內一項重大考古項目的發(fā)掘,使得西夏王朝的
2023-02-19 17:35
原標題:河北尚義發(fā)現(xiàn)中國北方萬年文化史最新實證國家文物局15日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通報5項重要考古成果。河北尚義四臺
2023-02-19 11:39
原標題:行進中的經典北京人藝《雷雨》再上演中新網北京2月18日電(記者高凱)一座周公館,幾代《雷雨》人,2月17日晚,北京人藝經典劇目《雷
2023-02-19 11:51
原標題:今日雨水:雨潤大地氣象新中新網北京2月19日電(記者上官云)斗轉星移,冬去春來。“雨水”是春天的第二個節(jié)氣,恰好處在數(shù)九的“七九
2023-02-19 09:45
原標題:長影開展全國首次小屏虛擬制片深度測試中工網訊(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柳姍姍彭冰)日前,長影第三攝影棚開展全國首次針對小型LED屏的
2023-02-19 08:35
原標題:今日雨水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陳子蘊今日6時34分,雨水至。從今天開始,雨量漸增。春雨過后,陽光開始浸染早春大地。值此時節(jié),草木開
2023-02-19 08:53
原標題:走出一條更具東方美學的動畫道路(主題)——訪中國美術學院動畫與游戲學院教師蔡智超(副題)光明日報記者張玉梅于園媛許馨儀編者按
2023-02-19 08:54
原標題:聲音從頭頂飛過《中國乒乓》做了啥?北京青年報記者田婉婷經歷了春節(jié)期間臨時撤檔、延期,電影《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以下簡稱《中國
2023-02-19 08:48
原標題:電影票房、劇集點擊率、圖書動銷量、熱搜與熱評……一個個數(shù)據都在佐證,中國科幻題材正乘風破浪駛向廣袤宇宙(引題)專訪劉慈欣:我
2023-02-19 08:56
原標題:《情滿九道彎》演繹北京胡同情懷中工網訊(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賴志凱)京味現(xiàn)實主義題材電視劇《情滿九道彎》,2月17日起,在中央電
2023-02-19 07:50
原標題:《巨區(qū)林屋·軸》王蒙[元]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王蒙(1308~1385年),字叔明,自號“黃鶴山樵”。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元末明初畫家
2023-02-19 05:45
【進擊吧,國產科幻2】原標題:科幻作家劉慈欣接受《工人日報》專訪——(引題)“有生之年,會看到許多技術領域的重大突破”(主題)工人日報
2023-02-19 05:42
【視線】原標題:《2022年中國游戲產業(yè)報告》發(fā)布(主題)游戲產品注重中華文化內涵(副題)中工網訊(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蘇墨)日前,《2022
2023-02-19 05:48
原標題:義烏:經濟奇跡背后的文化底蘊2月16日,在義烏城市規(guī)劃館中,導游向參觀者們介紹義烏從最初的小城發(fā)展到世界小商品之都的歷程,并介紹
2023-02-19 05:34
【藝評】原標題:AI能寫情書,可它能表達“心”嗎?羅筱曉剛剛過去的情人節(jié),最近在全網走紅的ChatGPT當了一次氣氛組成員——幫使用者寫情書。
2023-02-19 05:35
原標題:382件文物文獻首次匯聚二十世紀初中國古文獻四大發(fā)現(xiàn)展作者:王偉偉近日,“二十世紀初中國古文獻四大發(fā)現(xiàn)展”在國家典籍博物館開展。
2023-02-18 13:40
原標題:拿掉“貴妃醉酒”恢復“翠盤舞”180人龐大陣容(引題)新版京劇《大唐貴妃》重現(xiàn)千古絕戀(主題)攝影 北京青年報記者王曉溪2月17日至
2023-02-18 13:33
原標題:曹操高陵可能有宋代守陵戶中國文化報駐河南記者張瑩瑩近日,記者從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曹操高陵及陵園綜合
2023-02-18 13:42
原標題:老舍教老外說中文作家老舍一生不僅著作頗豐,還有著近三十年的教育教學生涯,在英國進行對外漢語教學更是其域外經歷中尤為重要的一部
2023-02-18 07:36
原標題:“行走在水墨和青綠之間”旅美畫家藝術作品展在天津開展中新網天津2月17日電(王在御劉俊蒼)2月17日,“行走在水墨與青綠之間”洪波畫
2023-02-18 05:50
原標題:范偉新劇《立功·東北舊事》開播(引題)這部懸疑喜劇東北味特別足?。ㄖ黝})羊城晚報記者胡廣欣又一部在東北取景的懸疑劇集開播。12
2023-02-17 16:50
原標題:《夏花》熱播:都市情感劇的新審美之“花”中新網北京2月16日電(記者高凱)“古早”與“先鋒”,“簡單”與“多層次”,“精微”與“
2023-02-17 16:41
原標題:山西大同發(fā)現(xiàn)唐墓58座出土各類隨葬器物300余件(套)中新網太原2月17日電(高雨晴胡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7日對外發(fā)布考古成果,考古人
2023-02-17 16:42
原標題:歌劇《刑場上的婚禮》2月16日,由廣州大劇院與華南理工大學聯(lián)合出品的原創(chuàng)歌劇《刑場上的婚禮》新聞發(fā)布會在廣州大劇院舉行。發(fā)布會現(xiàn)
2023-02-17 16:48
原標題:這部動畫短片集由11位導演打造了8個根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獨立故事(引題)剛收官就被“催更”的《中國奇譚》如何出爐(主題)解放日報
2023-02-17 1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