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入地、下?!笔侨祟愄剿髯匀坏娜髩雅e。其中,“入地”的難度絕不亞于“上天”。地球深部探測已經成為地球科學發(fā)展的最后前沿之一。
20世紀以前,在地質教科書中有一種冷縮說。說的是,我們生活的地球就像一個干癟的蘋果,內部水分的蒸發(fā)使表面產生了皺紋,地球通過冷卻而收縮,在它的表面形成了褶皺山脈。就像日心說一樣,這種理論形象、直觀、“易于理解”,因而具有廣泛的影響力。
(資料圖片)
但在20世紀初,隨著各種地學資料的積累和研究成果的進展,冷縮說、大洋永存說等海陸固體學說開始變得不那么可信。當時的地球物理學者普拉特、杜頓等人根據重力測定的結果,推斷出海陸物質成分不同:從最厚造山帶地區(qū)到最薄的一些大洋地區(qū),地殼的厚度相差可達70多公里,他們相信一定存在一個界面,使得巖石對地幔的壓力處處相等,并基于此創(chuàng)立了地殼均衡說。
圖片來源:圖蟲創(chuàng)意
像其他科學一樣,地質學也是在不斷出現的新證據面前一步步向前推進,以致更接近原本的真實。在普拉特等人工作的基礎上,德國氣象學家魏格納于1912年提出了大陸漂移說:他注意到,把現在南美大陸的東側海岸線和非洲大陸的西側海岸線拼合起來,兩者能夠很好地吻合。如果假定原來有一塊巨大的“超大陸”,后來,這塊“超大陸”像紙一樣被撕開,各自散落在大洋的中間,東西大陸海岸線的吻合恰好可以圓滿地解釋它們曾經是在一起的。魏格納旁征博引,從地質學、古生物學和古氣候學等許多不同領域找到了大量證據。在《海陸的起源》中,他例舉了廣泛生活在日本到西班牙的一種蚯蚓,在大西洋以西卻僅存于美國東部,蚯蚓不可能翻越重洋,這意味著這兩個地區(qū)很可能曾經連在一起,屬于同一塊陸地。
盡管如此,作為氣象學家,魏格納的觀點還是招來了地質學家的一片反對聲。此外,大陸漂移說在解釋大陸漂移的機制方面也確實存在缺陷:人們很難想象構成大陸地殼的剛性的花崗巖如何在構成海洋地殼的剛性的玄武巖上漂移。
鉆探使漂移理論完勝
直到20世紀60年代,“板塊構造學”的地質學理論迅速發(fā)展起來,才使得大陸漂移說得以復活。這種新的學說,將原有的漂移部分擴大到包括地殼和上地幔在內的厚度為100公里左右的一層基巖。巖石圈因密度較低,浮在地幔軟流圈之上,是可以漂移的;由于溫度不均,軟流圈存在密度差異。要填補這種差異,軟流圈就緩慢地流動起來了。地球表面分布的十幾塊大小不同的板塊,都在地幔軟流層的推動下緩慢移動,而大陸就像是浮出水面的“冰山”,隨板塊一起漂移。幾乎與此同時,一種叫做“海洋底擴張說”的理論開始盛行,這種學說認為各大洋的洋中脊正在形成新的海底,不斷地向兩側擴張。這兩者很好地發(fā)展了“大陸漂移學說”。
20世紀中葉以后,越來越多的證據使得“漂移理論”煥發(fā)生機。但其真實性究竟如何還要靠“眼見為實”來定奪。于是,科學家開始尋找更為直觀的證據。1966年6月,美國開始實施一項以揭示大洋底上部地殼奧秘為目標的長期鉆探計劃——“深海鉆探計劃”(DSDP),此項計劃,采用“格洛瑪·挑戰(zhàn)者號”科學鉆探船在世界各大洋打出1092口深度較淺的鉆孔,最終,該計劃在世界各大洋完成鉆孔,取得總計長度超過9500米的巖心。
1968年,DSDP在橫越大西洋中脊總長64000公里的范圍內,布置了39個鉆孔鉆取巖心。鉆探取樣經測試表明,大洋地殼的年齡,與距洋中脊的距離呈反比。隨著遠離洋中脊的軸部,洋底地殼的年齡有規(guī)律地增加。根據鉆孔距洋中脊軸的垂直距離和這一點海底的年齡,可求出這一點的擴張速度:自8000萬年以來,鉆孔海底曾以每年兩厘米的速度均勻地擴張著。
深海鉆探在世界各大洋中獲得的最古老沉積物的年齡不超過1.7億年。與已知的大陸最古老巖石的年齡38億年相比,洋底地殼相當年輕,表明洋底確實在不斷地生長更新。通過對取出的巖心進行分析,科學家還發(fā)現洋底的沉積厚度也隨中脊軸呈現有規(guī)律的分布:在年輕的中脊頂部,沉積層的厚度較簿;而兩側,隨著洋底年齡變老,沉積層逐漸加厚。
除此之外,DSDP驗證了大洋和大陸板塊間的相對水平運動。DSDP在印度洋取樣測定表明,印度洋板塊在晚白堊世、始新世末(3650~6500萬年前)曾以每年10厘米的速度向北漂移,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相撞后,印度洋板塊北移速度減至每年5厘米。在近6500萬年中向北移動了4500公里。板塊碰撞時,印度洋板塊插入歐亞板塊之下并向北強烈推擠,強大的力量使歐亞板塊前緣隆起成山,2500萬年前喜馬拉雅山開始形成。通過深海鉆探不僅驗證了海底擴張說和板塊構造說,而且大手筆地描摹出物質在全球規(guī)模上的動態(tài)平衡。這一結論足以告慰1930年在科學考察中遇難于格陵蘭島的"大陸漂移學說之父"——魏格納。
鉆探有什么科學意義
世界上第一個科學鉆探計劃是美國的“莫霍鉆探計劃”,始于20世紀50年代,目的是要鉆透莫霍面(地殼和地幔的界面),實現地學研究的重大突破。但開工不久,該計劃就因為技術和資金等方面的問題,只在海底鉆進了315米后便草草收場。此后的1966年6月,美國又開始實施著名的DSDP,此項計劃一雪前恥,為地球科學帶來一波又一波的重大突破。
相比海洋鉆探,大陸科學鉆探要略晚一點。20世紀70年代,前蘇聯等國家相繼開始進行大陸科學鉆探,其中位于科拉半島的科拉超深鉆孔深達12262米。迄今為止,這仍是世界上最深的鉆孔,并已成為世界第一個深部實驗室(觀測站)。
來自“科拉超級鉆”的資料,使以往被廣泛認知的學說受到懷疑,比如地殼均衡說,科拉半島的地震資料表明,該區(qū)的康拉德面應該位于地表以下7公里處,玄武巖層應在該處鉆遇。但實際結果卻出人意料,鉆孔一直在單一的變質花崗巖片麻巖層、角閃巖層中通過,康拉德面始終不見蹤影。除了一系列地質學的勘探結果,科拉超級鉆還帶來了許多可觀的資源,比如,當鉆探深度超過9500米后,獲得的地層巖心金含量高達每噸80克,而當時在地球表層很少能找到超過每噸10克的礦層。
科學鉆探一方面可以了解地質結構,另一方面可以在更大的范圍內尋找資源,這是獲得地球內部信息最直接有效的途徑。在我國,大陸科學鉆探始于20世紀90年代。1996年,我國加入了國際大陸科學鉆探委員會(ICDP),并先后在松遼盆地、江蘇東海、云南麗江、青海湖開展了不同目的的科學鉆探。
入地很難
深部科學鉆探以查明地下地質情況為目的,它不同于油氣鉆探,找到油氣層即達到目的,其鉆探的孔位一般都選在地殼盡可能裸露的結晶巖地區(qū),并且要求采取完整的巖心。
要想把幾千米深的巖石完完整整地取上來,相當不容易的。由于結晶巖石比較堅硬,鉆頭在深入地下后,平均每深入100米,溫度就會上升約1℃,要在高溫(150~400℃)、高壓(100~150MPa)狀態(tài)下進行工作,鉆頭的材質通常為金剛石,而且,到達孔底部的鉆頭和探測設備都要耐高溫、耐高壓。在地表,我們看起來堅硬的鉆具,到了幾千米的地下就像面條一樣。為了控制這根兒“面條”,工作人員每次打鉆都必須測量井深和井斜。每打三四米之后,就需要把鉆桿提上來取出巖心,再次下鉆之前,還需測量鉆孔有沒有打偏,如果偏了就得想辦法矯正。2018年,我國自主研發(fā)的萬米鉆機“地殼一號”深入7018米,是我國重大裝備技術的自主研制的新突破。“地殼一號”讓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擁有實施萬米大陸鉆探計劃專用裝備和相關技術的國家。
我國地球深部探測的發(fā)展
2008年,我國開啟了為期四年的“深部探測技術與實驗研究”專項(Sinoprobe2008-2012),這是中國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地球深部探測計劃,獲得了一大批科研進展,比如,完成約6000km的深地震反射剖面,自主研制了關鍵儀器裝備,建立了適應我國大陸復雜巖石圈、地殼的探測技術體系等等,使得我國躋身世界深部探測大國行列。在“深部探測技術與實驗研究”專項的基礎上2015年原國土資源部成立了中國地球深部探測中心(SinoprobeCenter)成為中國地球深部探測與研究的基地,近年來該中心承擔了多個深部探測地調項目。
2023年5月30日,我國首個萬米深地科探井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正式開鉆,這口井被命名為“深地塔科1井”,預計鉆探深度11100米,“深地塔科1井”預計穿透10多套地層,將成為我們探索地球深部的“望遠鏡”。
我國地球深部探測工作起步較晚,但是,近年來深部探測工作的力度正在不斷加大,在地球化學、大地電磁觀測、科學鉆探等領域也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優(yōu)勢領域。
文章由科普中國-星空計劃(創(chuàng)作培育)出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作者:朱新娜 科普作者,獨立圖書策劃人,北京優(yōu)秀閱讀推廣人
審核:張玉修,中國科學院地球與行星科學學院地質學副教授
標簽: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20家書店入選“最美書店”北京日報訊(記者路艷霞)第21屆北京
2023-06-19 11:54
原標題:上海“杜麗娘”在雪域高原唱起《牡丹亭·游園》文匯報記者王筱
2023-06-19 11:36
原標題:“穿越150年世界奇幻之旅”中讀文讀藝讀科技(主題)上海圖書
2023-06-19 11:55
原標題:白玉蘭飄香,第二十八屆上海電視節(jié)今開幕(主題)本屆白玉蘭獎
2023-06-19 11:55
原標題:為什么說研究中國近代史,不能不讀《大公報》文匯報記者許旸作
2023-06-19 11:42
原標題:“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汪國真詩文全集》分
2023-06-19 10:54
原標題:第29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舉辦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蘇墨第29屆
2023-06-19 10:55
原標題:第25屆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閉幕(引題)?胡歌大鵬雙雙捧金爵(主題
2023-06-19 10:48
原標題:現代京劇《駱駝祥子》來津演出天津日報訊(記者劉莉莉攝影姚文
2023-06-19 10:54
原標題:對話新空間劇場《貓神在故宮》作曲王宇航(引題)?巧用靈活多
2023-06-19 10:44
原標題:報名影片近8800部!第二十五屆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今日閉幕由國家電
2023-06-19 08:42
原標題:金爵獎揭曉,兩部獲獎影片拍攝于廣東(引題)雙黃蛋!胡歌、大
2023-06-19 07:44
原標題:北京圖博會各大展館爭推精品特色出版物(引題)融合創(chuàng)新成出版
2023-06-19 05:40
原標題:朝陽區(qū)端午系列活動拉開帷幕昨天,在2023年端午節(jié)即將到來之際
2023-06-18 15:39
原標題:國家民委國家文物局簽署合作協議中工網訊(工人日報—中工網記
2023-06-18 10:44
【人在他鄉(xiāng)·打工文學擷英95】原標題:在伊犁打工的日子黃蘭春花秋月不
2023-06-18 10:32
原標題:父親的厚望章長生從我記事起,父親便對我寄予厚望。他希望我好
2023-06-18 07:46
原標題:秦嶺慢火車駛入電影《綠皮車奏鳴曲》中工網訊(工人日報—中工
2023-06-18 05:53
原標題:在大覺山谷王爽五月的晚風起伏于漸漸暗去的峰巒那一眾清涼的雨
2023-06-18 05:50
原標題:童年的酸棗樹周養(yǎng)俊我的老家在白鹿原下、浐河邊上,村子里長滿
2023-06-18 05:32
原標題:旱塬定西書意濃喬俊甘肅省定西市位于黃土高原深處,雖然過去有
2023-06-18 05:34
原標題:單位給予的人生李曉接連幾天的深夜夢境里,出現單位里一個年輕
2023-06-18 05:40
原標題:重慶璧山舉辦職工舞蹈大賽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黃仕強璀璨的燈
2023-06-17 22:37
原標題:《子夜外賣》描繪城市的夜色畫卷(主題)總制片人張燁鏑:帶觀
2023-06-17 15:43
原標題:用腳和筆丈量世界(引題)?阿來《西高地行記》出版(主題)華
2023-06-17 13:45